【整理蜀鄙二僧】在古老的巴蜀之地,山川秀美,民风淳朴。相传有一座名为“蜀鄙”的小镇,地处群山环绕之间,人烟稀少,却因两座古寺而闻名。这两座寺庙虽不显赫于世,但其中的两位僧人,却以他们的修行与智慧,在当地留下了一段令人称颂的故事。
这两位僧人,一位年长,一位年少。年长者名曰“慧远”,自幼出家,修行多年,精通佛理,为人谦和,常以慈悲之心待人。年少者则名为“明觉”,聪慧过人,初入佛门,虽心性纯善,却也难免浮躁。两人同住一寺,共修佛法,虽师徒关系,却更似兄弟。
一日,镇上来了几位外乡人,谈及远方的名山大寺,说那里有高僧讲经,信徒众多,香火鼎盛。明觉听后心生向往,便向慧远请教:“师父,我们此地虽清净,但终究不如那名山大寺繁华。不知我等是否应前往一观?”
慧远听后,微微一笑,说道:“世间之事,皆有因缘。你若心诚,何须远行?若心不净,纵至名山,亦难得真法。”
明觉听后,心中不服,认为慧远太过保守,于是决定独自一人下山,去寻找心中的道场。他一路跋涉,历经风雨,终于来到一座山中古刹,果然见香火鼎盛,僧众云集。然而,他却发现,这里虽然热闹,却少了几分宁静与真诚。僧人们忙于接待香客,讲经时也多为迎合世人喜好,而非真正传法。
明觉心中怅然,想起慧远的话,开始反思自己的初衷。他意识到,真正的修行不在外在的繁华,而在内心的坚定与纯净。于是,他决定返回故乡,继续陪伴慧远,一同修行。
回到小镇后,明觉将这段经历告诉慧远。慧远听后,点头微笑,说道:“你已明白,修行之道,不在远方,而在心中。”
从此以后,明觉不再执着于外求,而是潜心修行,每日诵经、打坐、劳作,渐渐地,他的心境愈发平和,智慧也随之增长。而慧远也因弟子的成长而感到欣慰。
后来,有人问起明觉为何选择留在小镇,他说:“我曾以为远方有更高的山,如今才知,真正的高山,就在脚下。”
“整理蜀鄙二僧”的故事,虽看似简单,却蕴含深刻的道理。它告诉我们:修行不在远方,而在当下;智慧不在喧嚣,而在静心。无论身处何地,只要心怀善念,脚踏实地,便是最好的修行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