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晏子使楚》教学课件】一、课程基本信息
- 课程名称:语文
- 课文篇目:《晏子使楚》
- 授课年级:初中一年级
- 课时安排:1课时(45分钟)
- 教学目标:
1. 理解文章内容,掌握文言词语和句式。
2. 分析晏子的语言艺术,体会其智慧与机智。
3. 感受古代外交家的风范,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思辨能力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
- 教学重点:
- 文言文词句的理解与翻译。
- 晏子应对楚王挑衅的逻辑与语言技巧。
- 教学难点:
- 文言文的特殊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。
- 晏子语言中的隐含意义与讽刺手法。
三、教学过程设计
(一)导入新课(5分钟)
教师引导语:
“在古代,有一位名叫晏子的使者,他以聪明才智赢得了各国的尊重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《晏子使楚》,讲述的就是他出使楚国时如何用智慧化解危机的故事。”
提问互动:
- “你们知道‘使楚’是什么意思吗?”
- “你认为一个使者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?”
(二)整体感知(10分钟)
朗读课文:
- 教师示范朗读,学生跟读。
- 学生自由朗读,初步理解课文内容。
问题引导:
- 晏子为什么要出使楚国?
- 楚王对晏子的态度是怎样的?
- 晏子是如何应对楚王的刁难的?
(三)文本细读(20分钟)
分段讲解:
1.
- 晏子奉命出使楚国,楚王想羞辱他。
- “齐国人怎么这么矮?”——楚王故意贬低晏子。
2.
- 晏子巧妙回应: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。”
- 借用自然现象说明环境影响人的变化,暗指楚国风气不良。
3. 第三段:
- 楚王再次设局,晏子用“南橘北枳”再次反击,维护国家尊严。
语言分析:
- 晏子的语言风格:委婉、含蓄、富有哲理。
- 通过类比、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说服力。
(四)课堂讨论(5分钟)
讨论话题:
- 晏子的语言有什么特点?
- 如果你是晏子,你会如何应对楚王的羞辱?
- 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?
学生发言:
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,发表观点,增强参与感。
(五)总结提升(5分钟)
教师总结:
- 晏子不仅是一位外交官,更是一位智慧的谋士。
- 他的语言艺术值得我们学习,面对困难要冷静思考,灵活应对。
- 我们应以史为鉴,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。
四、作业布置
1. 基础作业:
- 完成课后练习题,巩固文言词汇。
- 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。
2. 拓展作业:
- 写一篇短文,题目为《我眼中的晏子》。
- 查阅资料,了解晏子的其他故事,准备下节课分享。
五、教学反思
本节课通过朗读、讲解、讨论等多种形式,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。学生积极参与,课堂氛围活跃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文言文语言特点的讲解,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。
附录:
- 课文原文节选
- 文言词语解释表
- 相关历史背景简介
---
如需PPT版课件或教学视频资源,可另行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