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高一语文《包身工》课文原文】清晨四点左右,天还没有亮,人们还在梦乡中沉睡。然而,在上海的某些工厂里,已经响起了沉重的脚步声。这些脚步声,不是来自工人,而是来自一群被束缚在工厂里的“包身工”。
她们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底层的女性,年龄大多在十五到二十岁之间,来自农村或贫苦家庭。为了生存,她们被父母或亲戚以“包身”的形式卖给了工厂,成为工厂的“奴隶”。所谓“包身”,就是把一个女孩子从出生起就卖给工厂,直到她成年或者结婚才能自由。
每天早上四点,她们就被叫醒,开始一天的劳作。她们没有床铺,只有几块破旧的木板;没有饭吃,只能在工厂的角落里啃一点冷饭。她们的工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,甚至更长。工厂的老板和监工对她们苛刻无情,稍有不慎,就会遭到毒打或罚款。
这些女孩们的身体被压得弯弯的,脸上没有一丝血色。她们的眼睛里充满了恐惧和绝望。她们没有名字,只有编号;没有自由,只有压迫。她们的生活就像是一场漫长的噩梦,没有尽头。
在工厂里,她们不仅要忍受身体上的折磨,还要承受精神上的痛苦。她们不能和家人联系,不能外出,甚至连最基本的尊严都被剥夺了。她们像牲畜一样被驱赶、被利用,毫无反抗的能力。
作者通过描写这些“包身工”的生活,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残酷。他用真实的笔触,描绘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何在压迫中挣扎求生。他不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,更是在唤起人们对社会不公的关注和反思。
《包身工》这篇文章,虽然写于几十年前,但它的意义却依然深刻。它提醒我们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我们都不能忘记那些曾经受苦的人们。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,也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、正义的社会而努力。
这篇文章不仅是语文课上的一篇课文,更是一面镜子,照出了人性的善良与冷漠,也照出了社会的进步与不足。希望每一位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启示,学会同情与关爱,学会尊重与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