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朱自清背影原文和赏析】《背影》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,以其真挚的情感、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想内涵,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极具影响力的散文作品。文章通过一个平凡的生活片段,展现了父子之间深沉而含蓄的情感,语言朴实却感人至深。
一、原文
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,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。
那年冬天,祖母死了,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,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。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,结果在车站遇见他。他穿着黑布大马褂,深青布棉袍,走得十分蹒跚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,穿着黑布大马褂,深青布棉袍,颇似一个老农。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,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,非自己插嘴不可,但他终于没有说什么,只嘱咐我路上小心,夜里要警醒些,不要受凉。
我们过了江,进了车站。我买票,他忙着照看行李。行李太多了,得向茶房要个短工。他便又忙着和茶房讲价钱。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,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,非自己插嘴不可,但他终于没有说什么,只嘱咐我路上小心,夜里要警醒些,不要受凉。
我跑到月台边,他给我的橘子,须穿过铁道,须跳下去又爬上来。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,显出努力的样子。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,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。我赶紧拭干了泪,怕他看见,也怕别人看见。
我再读到那封信时,想起他的背影,心里又是一阵酸楚。我那时候还年轻,不懂得什么叫父爱,现在才明白,那背影里藏着多少说不出的牵挂和深情。
二、赏析
《背影》虽篇幅不长,却以极简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动人的亲情画卷。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,也没有刻意的煽情,而是通过一个普通的送别场景,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与愧疚。
1. 情感真挚,打动人心
文章开头就点明“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”,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。父亲的背影,在作者心中成为一种难以忘怀的记忆,象征着父爱的无声与伟大。这种情感不是靠夸张的言辞来表现,而是通过细节的刻画,让读者感受到那种深沉而内敛的亲情。
2. 语言朴素,意境深远
朱自清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,如“他穿着黑布大马褂,深青布棉袍,走得十分蹒跚”、“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,显出努力的样子”,这些描写看似平淡,却让人仿佛看到那个佝偻的身影,感受到父亲为了儿子所付出的努力。
3. 结构紧凑,主题鲜明
文章围绕“背影”展开,从回忆到现实,层层递进,情感逐渐加深。结尾处提到“我再读到那封信时,想起他的背影”,不仅呼应开头,也让读者感受到时间流逝中那份不变的亲情。
4. 思想深刻,引发共鸣
《背影》不仅仅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,更是一种对亲情的反思与感悟。它提醒人们,在日常生活中,往往忽略了那些默默付出、不善言表的亲人。朱自清通过自己的经历,唤起了读者对家庭、对父母的感恩之心。
三、结语
《背影》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,不仅因为它的文字优美,更因为它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。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,这部作品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,理解那些未曾说出口的爱。
正如朱自清所说:“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。”也许我们也曾如此,以为父母的付出理所当然,直到某一天,当我们真正读懂了他们的“背影”,才明白那份爱有多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