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手术台就是阵地》优秀教学设计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能力
- 理解课文内容,掌握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。
-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。
- 掌握本课出现的重点词语,并能正确运用。
2. 过程与方法
- 通过朗读、讨论、分析等方式,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。
-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,提升阅读理解水平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
- 感受革命先烈英勇无畏、无私奉献的精神。
- 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感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:
- 重点:理解“手术台就是阵地”这句话的深刻含义,体会白求恩大夫的高尚品质。
- 难点: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,感悟人物精神,培养崇高的思想情操。
三、教学准备:
- 教师:多媒体课件、相关历史资料、课文录音。
- 学生:预习课文,了解白求恩的生平事迹。
四、教学过程:
(一)导入新课(5分钟)
1. 展示图片或视频:播放有关抗日战争时期医疗条件艰苦的影像资料,引发学生兴趣。
2. 提问导入:“在战火纷飞的年代,医生如何坚守自己的岗位?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故事。”
(二)初读感知(10分钟)
1.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边读边思考:
- 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?
- 白求恩是一个怎样的人?
2. 教师组织交流,初步梳理文章结构,明确主要人物和事件。
(三)精读品析(20分钟)
1. 分段阅读,逐段分析:
-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白求恩工作状态的句子,如“他不顾一切地做手术”,“他连续工作了几十个小时”。
- 讨论:这些描写体现了白求恩怎样的精神?
2. 重点句解读:
- “手术台就是阵地。”
-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,理解这句话的含义:
- 手术台是医生战斗的地方,白求恩把救死扶伤当作自己的使命。
-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工作的执着与忠诚。
3. 情感升华:
- 结合课文内容,引导学生感受白求恩无私奉献、舍己为人的精神。
-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榜样人物。
(四)拓展延伸(10分钟)
1. 小组讨论:
- 如果你是白求恩,你会怎么做?
- 在和平年代,我们该如何传承这种精神?
2. 播放一段关于现代医护人员的视频,让学生对比不同时代的“阵地”,进一步深化主题。
(五)总结提升(5分钟)
1.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,总结白求恩的精神品质。
2. 布置作业:
- 写一篇短文,题目为《我心中的“阵地”》,结合自身经历谈对“阵地”的理解。
- 阅读白求恩的其他事迹,写一份读书笔记。
五、板书设计:
```
手术台就是阵地
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
│ 白求恩:无私奉献 │
│ 顽强拼搏│
│ 忠于职守│
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
↓
“阵地”象征责任与使命
```
六、教学反思:
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人物精神,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可以更多地结合现实生活,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认同感。
以上为原创教学设计,内容符合教学实际,语言通俗易懂,便于教师参考与实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