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滕王阁序》教案教学设计(人教版高二必修五)】一、教学目标
1. 知识与能力目标
- 理解《滕王阁序》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王勃的生平。
- 掌握文言词语、句式和修辞手法,如对偶、用典等。
- 能够准确翻译并理解文章内容,体会其语言的艺术美。
2. 过程与方法目标
- 通过诵读、讨论、赏析等方式,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。
- 引导学生在分析文章结构的基础上,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思想内涵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
- 感受作者对人生短暂、世事无常的感慨,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。
-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与审美情趣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
- 教学重点
- 文言实词、虚词的积累与运用。
- 对偶句式、用典的理解与分析。
- 文章情感的变化与主题的把握。
- 教学难点
- 部分古文用典较多,学生理解困难。
-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与人生感悟。
三、教学准备
- 教师:多媒体课件、课文朗读音频、相关历史资料、课文注释本。
- 学生:预习课文,查阅王勃生平资料,完成课前预习任务。
四、教学过程设计
第一课时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- 展示滕王阁图片,提问:“你对滕王阁有什么了解?”
- 引出《滕王阁序》的历史地位及其作者王勃的传奇故事。
2. 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(10分钟)
- 简要介绍王勃的生平及其在初唐文学中的地位。
- 讲述《滕王阁序》的创作背景:王勃参加洪州都督阎公的宴会,即兴赋诗,写下千古名篇。
3. 整体感知(15分钟)
- 教师范读课文,学生跟读,注意语音语调。
- 学生自由朗读,初步理解文章大意。
- 提问: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?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?
4. 字词讲解(15分钟)
- 分组学习文言实词、虚词,如“故”、“以”、“而”等。
- 结合课本注释,讲解重点句子,如“豫章故郡,洪都新府”。
5. 布置作业(5分钟)
- 完成课后练习题,整理文言词汇表。
- 摘抄文中优美的句子,并写出自己的理解。
第二课时
1. 复习导入(5分钟)
-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,抽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。
2. 文本细读(20分钟)
- 分段讲解课文,逐段分析内容与表达方式。
- 重点讲解对偶句式、排比结构,如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。
3. 赏析语言艺术(15分钟)
- 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,如比喻、夸张、用典等。
- 分组讨论:你最喜欢哪一句?为什么?
4. 情感分析(10分钟)
- 分析作者由宴游之乐到人生感慨的情绪转变。
- 讨论:作者为何会有“时运不齐,命途多舛”的感叹?
5. 课堂总结(5分钟)
- 回顾课文内容,强调文章的主题与情感。
-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关注古典文学,提升文化素养。
第三课时
1. 拓展延伸(15分钟)
- 拓展阅读王勃其他作品,如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,比较风格异同。
- 简要介绍唐代骈文的特点,帮助学生理解本文文体。
2. 写作训练(15分钟)
- 仿写一段骈文,要求使用对偶、排比等修辞手法。
- 学生互评,教师点评。
3. 课堂小结(5分钟)
- 总结本课收获,强调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。
- 布置课后思考题:你如何看待王勃的人生经历与其文学成就之间的关系?
五、板书设计
```
《滕王阁序》教学设计
一、作者简介:王勃,初唐四杰之一
二、写作背景:参加滕王阁宴会,即兴赋诗
三、内容结构:
1. 地理风貌
2. 宴会盛况
3. 人生感慨
四、语言特色:
- 对偶工整
- 用典丰富
- 修辞多样
五、情感基调:
- 初喜,后悲
- 抒发人生感慨
```
六、教学反思
本节课注重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语言美感的赏析,结合朗读、讨论、写作等多种形式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在教学过程中,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,因材施教,提高课堂参与度。
七、教学评价
通过课堂表现、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写作训练,全面评估学生对《滕王阁序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,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思考,在思考中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