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幼儿园绘本《点点点》教案(绘本)-20210530145132x】活动名称:绘本《点点点》教学设计
一、活动目标
1. 认知目标:通过阅读绘本《点点点》,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“点”的变化,理解“点”在不同情境下的意义和作用。
2. 语言表达目标: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,学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和感受。
3. 情感目标:激发幼儿对绘本的兴趣,培养幼儿的观察力、想象力和创造力。
二、活动准备
- 绘本《点点点》(作者:布莱恩·埃克尔)
- 多媒体课件或大屏幕展示绘本内容
- 彩色小贴纸、画纸、彩笔等美术材料
- 轻音乐背景音效(可选)
三、活动过程
1. 导入环节(5分钟)
教师出示绘本封面,提问:“你们见过‘点点点’吗?它是什么样子的?”引导幼儿自由发言,激发兴趣。
2. 阅读与讨论(15分钟)
教师逐页讲解绘本内容,配合生动的语言和动作,让幼儿跟随故事情节展开想象。在关键页面(如“点点点变成了一只小猫”、“点点点变成了一个圆圈”等),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的“点”是如何变化的,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。
3. 互动游戏(10分钟)
组织“找点点”游戏:教师在教室中放置一些彩色小点,让幼儿分组寻找并说出这些点的位置、颜色或形状。通过游戏加深幼儿对“点”的认识。
4. 创意绘画(15分钟)
提供画纸和彩笔,让幼儿尝试画出自己喜欢的“点点”,并讲述他们的作品故事。教师巡回指导,鼓励幼儿大胆创作。
5. 总结与延伸(5分钟)
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,表扬幼儿的表现。同时布置一个小任务: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“点点”,第二天来分享。
四、活动评价
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、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意表现,评估其对“点”的理解和兴趣程度。同时记录幼儿的作品,作为成长档案的一部分。
五、教学反思
本次教学以绘本《点点点》为载体,结合多种教学手段,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可以进一步拓展“点”的概念,如引入“线”“面”等元素,帮助幼儿建立更全面的视觉感知能力。
备注: 本教案适用于3-6岁幼儿,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适当调整活动时间和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