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网络 > 精选范文 >

九年级语文下册《那树》课文原文及赏析

2025-08-07 23:28:26

问题描述:

九年级语文下册《那树》课文原文及赏析希望能解答下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07 23:28:26

九年级语文下册《那树》课文原文及赏析】《那树》是王鼎钧所写的一篇散文,收录于九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中。文章通过描写一棵老树的命运,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,以及生命在时代变迁中的无奈与坚韧。本文语言凝练、情感深沉,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思想性,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篇极具代表性的作品。

一、课文原文

(以下为节选内容)

那树有一点佝偻,露出老态,但是很坚固。它屹立在街角,仿佛一个老人,守着自己的家园。它的根扎得很深,枝叶茂密,遮住了半个街面。人们从它身边走过,总是要停下来,看看它,像是在看一个老朋友。

它曾经是村庄的象征,是村民心中的神树。春天,花香四溢;夏天,绿荫如盖;秋天,果实累累;冬天,枝干挺拔。它见证了村庄的兴衰,也陪伴了无数人的成长。

可是,城市在扩张,高楼在崛起。有一天,人们说:“这棵树碍事,得砍掉。”于是,电锯的声音响起来了。那树在痛苦中倒下,它的根被挖出来,它的枝叶被砍断,它的生命在那一刻戛然而止。

人们没有哭,也没有哀悼。他们只是默默地走开,仿佛那棵树从未存在过。只有风还在吹,树叶还在飘落,仿佛在诉说着什么。

二、课文赏析

《那树》是一篇富有象征意义的作品。作者以一棵老树的命运为主线,描绘了现代社会发展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,以及人类对生命的漠视。文章虽然篇幅不长,但情感深沉,寓意深远。

1. 象征手法的运用

“那树”不仅仅是一棵普通的树,它是乡村文明的象征,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见证者。它的存在代表着一种传统、一种文化、一种记忆。而它的消失,则象征着现代文明对传统的冲击和替代。

2. 情感的表达

作者通过对老树的细致描写,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。老树的坚韧、沉默与最后的悲壮,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惋惜之情。这种情感不是直接宣泄,而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语言传达出来的。

3. 语言风格

文章语言简洁流畅,富有画面感和节奏感。如“它屹立在街角,仿佛一个老人,守着自己的家园”,寥寥数语便勾勒出老树的形象和气质。同时,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,使老树具有人格化的特征,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。

4. 主题思想

《那树》的主题深刻,探讨了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。文章提醒我们,在追求发展的同时,不应忽视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。老树的悲剧不仅是自然的损失,更是文化的断裂。

三、结语

《那树》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,更是一则深刻的寓言。它让我们反思: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,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些曾经守护我们的“老树”?是否还懂得珍惜身边的自然与生命?

通过学习这篇文章,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,还能培养对自然、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。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,学会尊重生命,珍爱自然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