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经典模板(112)《一幅名扬中外的画》教学设计x】一、教学目标
1. 知识与技能:
- 理解课文内容,掌握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。
- 学习作者描写画面细节的方法,体会其语言表达的生动性。
- 能够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2. 过程与方法:
-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,引导学生感受古画的艺术魅力。
-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,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表达欲望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- 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。
- 培养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,增强民族自豪感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- 重点: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作者对古画的赞美之情。
- 难点: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画作的生动形象。
三、教学准备
- 多媒体课件(包含《清明上河图》图片及相关背景资料)
- 学生预习课文,查阅相关历史背景知识
- 教学挂图或电子版古画图像
四、教学过程
第一环节:情境导入(5分钟)
教师播放一段关于《清明上河图》的简短视频,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场景,并提问:“你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?你有什么感受?”
通过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兴趣,引出课题《一幅名扬中外的画》。
第二环节:初读感知(10分钟)
1.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标出生字词,尝试理解大意。
2. 教师出示词语卡片,进行生字词讲解与巩固。
3. 小组讨论: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?表达了怎样的情感?
第三环节:精读品析(20分钟)
1.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画作细节的句子,如“街市上人来人往,热闹非凡”等,分析这些句子如何体现画作的生动性。
2. 结合多媒体展示《清明上河图》局部图片,让学生边看边想象画面,感受作者描写的画面感。
3. 分组讨论:如果你是画家,你会怎么描绘这样的场景?为什么选择这些细节?
第四环节:拓展延伸(10分钟)
1. 教师介绍《清明上河图》的历史背景及作者张择端的生平,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。
2.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见过的其他著名绘画作品,并说说它们的特点和给自己带来的感受。
3. 引导学生思考:为什么这幅画能“名扬中外”?它有哪些独特之处?
第五环节:总结升华(5分钟)
1.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,总结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致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画作的魅力的。
2. 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,教师适时给予鼓励和肯定。
3. 布置课后作业:以“我眼中的名画”为题,写一篇小短文,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及其原因。
五、板书设计
```
一幅名扬中外的画
——《清明上河图》
特点:场面宏大、人物众多、细节丰富
描写方法:具体描写、生动语言
情感:赞美、敬佩、热爱
```
六、教学反思(教师自评)
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,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使抽象的文字内容变得形象可感。在阅读理解方面,学生能够抓住关键语句,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。但在课堂互动中,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,今后应加强引导,提高课堂效率。
备注:本文为原创教学设计,旨在提供一种灵活的教学参考方案,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