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贾平凹《怀念狼》原文】在秦岭深处,有一种动物,它们不像狗那样温顺,也不像虎那样凶猛,它们是狼。它们在山林间游荡,悄无声息,仿佛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。而贾平凹的《怀念狼》,正是以这样一种神秘、野性的存在为线索,讲述了一个关于人与自然、生命与死亡、记忆与遗忘的故事。
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,一个偏远的山村。村子里的人们世代与狼共存,他们敬畏狼,也惧怕狼。狼是山里的王者,是自然法则的象征。然而,随着时代的变迁,人类对自然的侵扰越来越深,狼的数量逐渐减少,甚至濒临灭绝。人们开始觉得,狼不再是威胁,而是可以被驯服、被利用的对象。
但在这个过程中,人与狼之间的关系也在悄然改变。一些人为了利益,开始猎杀狼;一些人则试图保护它们,希望它们能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去。而主人公“我”,就是那个曾经参与猎狼的人,也是后来开始反思自己行为的人。
在小说中,贾平凹并没有简单地将狼描绘成邪恶的象征,也没有将其美化为神圣的图腾。他笔下的狼,是一种真实的存在,有血有肉,有情感也有本能。它们会饥饿,会恐惧,也会为了生存而战斗。而人类,则在不断探索与自然的关系中,逐渐迷失了自我。
“怀念狼”这三个字,看似是对一种动物的思念,实则是对一种生活方式、一种精神状态的追忆。在现代社会中,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,越来越依赖科技和城市生活,而狼的存在,仿佛成为了那种原始、野性、自由的象征。当狼消失时,人们才意识到,自己失去的不仅仅是某种生物,更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能力。
贾平凹用细腻的笔触,描绘了人与狼之间复杂的情感纽带。他没有刻意煽情,也没有强行说教,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,让读者感受到那种深深的失落与怀念。他让我们思考:我们是否真的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?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些曾与我们共生共存的生命?
《怀念狼》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狼的小说,它更是一面镜子,照见了人类的贪婪、无知与孤独。它提醒我们,在追求进步的同时,不要忘记那些曾经陪伴我们的生命,不要忘记我们与自然之间的那份古老而深刻的联系。
或许,怀念狼,不只是对一种动物的怀念,更是对一种生活的怀念,对一种精神的怀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