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网络 > 精选范文 >

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《大青树下的小学》课文原文及教案-

2025-08-10 03:08:52

问题描述:

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《大青树下的小学》课文原文及教案-,有没有大神路过?求指点迷津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10 03:08:52

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《大青树下的小学》课文原文及教案-】一、课文原文:

在祖国的西南边陲,有一所美丽的小学。它坐落在一片大青树下,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水,空气清新,鸟语花香。

每天清晨,同学们背着书包,高高兴兴地走进校园。他们穿着不同民族的服装,有汉族、壮族、傣族、景颇族……大家像兄弟姐妹一样,一起学习,一起玩耍。

教室里,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校园中。老师用温柔的声音教同学们读书写字,同学们认真听讲,积极发言。课间,操场上充满了欢声笑语,有的同学在跳绳,有的在踢毽子,还有的在玩捉迷藏。

放学时,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,唱着歌离开学校。夕阳洒在大青树上,给校园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。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,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地方,也是他们心中最美的校园。

二、教学目标:

1. 知识与技能:

- 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- 理解课文内容,掌握生字新词,积累优美词语。

- 学会通过描写环境和人物活动来表现校园生活的写作方法。

2. 过程与方法:

- 通过朗读、讨论、想象等方式,体会课文的情感和意境。

-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,感受不同民族学生团结友爱的氛围。
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
- 激发学生热爱校园、热爱祖国、热爱多民族大家庭的情感。

-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和风俗的习惯。

三、教学重点与难点:

- 重点:

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作者对校园生活的热爱之情。

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,能正确书写和运用。

- 难点:

体会文中“不同民族的孩子在一起学习”的和谐氛围,理解“大青树下的小学”所象征的意义。

四、教学准备:

- 教师:多媒体课件、课文朗读音频、图片资料(如少数民族学生、校园场景等)。

- 学生:预习课文,查找有关少数民族的信息,准备交流分享。

五、教学过程:
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
- 展示一张“大青树下的小学”图片,提问:“你们见过这样的学校吗?你们觉得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之处?”

- 引出课题: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《大青树下的小学》,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里的校园生活。”

2. 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(10分钟)

-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标出生字词。

- 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词,讲解重点词语的意思。

- 提问:“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?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?”

3. 精读课文,深入理解(20分钟)

- 分段朗读,逐段分析内容。

-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校园环境和学生生活的句子,并进行朗读感悟。

- 讨论:“为什么说‘大青树下的小学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?”

- 拓展阅读:播放一段少数民族学生上学的视频或图片,引导学生思考“不同民族的孩子如何相处”。

4. 课堂小结(5分钟)

- 回顾课文内容,总结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。

-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,表达对校园生活的感受。

5. 布置作业(5分钟)

- 写一篇短文,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校园。

- 画一幅“我心中的校园”图画,并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。

六、板书设计:

```

大青树下的小学

——美丽的校园和谐的大家庭

环境:青山绿水、大青树下

学生:不同民族、团结友爱

学习:朗读、写字、游戏

情感:热爱校园、热爱祖国

```

七、教学反思:

本课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画面感,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。在教学过程中,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,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。同时,结合民族团结教育,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