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苏轼《浣溪沙(山下兰芽短浸溪)》阅读答案及翻译】《浣溪沙·山下兰芽短浸溪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,收录于其词集之中。这首词虽篇幅简短,却意境深远,语言清新自然,充分体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。
一、原文
山下兰芽短浸溪,松间沙路净无泥。
潇潇暮雨子规啼。
谁道人生无再少?门前流水尚能西!
休将白发唱黄鸡。
二、词语解释
- 兰芽:兰草的嫩芽,象征新生与希望。
- 浸溪:指兰芽生长在溪水边,被水滋润。
- 沙路:沙石铺成的小路,干净无泥。
- 潇潇暮雨:形容傍晚时分的细雨声音。
- 子规:即杜鹃鸟,常在春末夏初鸣叫,寓意离别或思乡。
- 白发:象征年老。
- 黄鸡:古代用“黄鸡”比喻时光流逝,常与“白发”连用,表示感慨年华易逝。
三、内容赏析
上片描绘了一幅清新的山水画卷:山脚下兰草初生,溪水潺潺;松林间小路洁净无尘,细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声。画面宁静而富有生机,表现出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欣赏。
下片则转入哲理思考:“谁道人生无再少?”这是对人生短暂、青春不再的质疑,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。接着以“门前流水尚能西”作比,说明即使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也有可能实现,暗示人不应因年老而灰心丧气。最后一句“休将白发唱黄鸡”更是劝诫人们不要一味感叹时光流逝,应珍惜当下,保持乐观心态。
四、阅读理解题及答案
1. 本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物?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?
答:上阕描写了山下的兰芽、溪水、松林、沙路以及暮雨中的子规鸟。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,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。
2. “谁道人生无再少?”一句有什么深意?
答: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、青春易逝的思考,但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生命充满希望的态度,认为即使年老,仍可以拥有年轻的心态和活力。
3. 词中“门前流水尚能西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?有何作用?
答: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,将“门前流水”拟人化,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不屈不挠、积极进取的精神追求。
4. 结合全词,谈谈你对“休将白发唱黄鸡”的理解。
答:“休将白发唱黄鸡”意思是不要因为年老而悲观失望,应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。这体现了苏轼面对人生挫折时的坚韧与超然。
五、全文翻译
山下兰草的嫩芽刚刚长出,浸润在溪水中;松林间的沙石小路干净无泥。傍晚的细雨中,杜鹃鸟在啼叫。
谁说人不能再次年轻呢?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流去!不要因为白发而感叹时光流逝。
六、总结
《浣溪沙·山下兰芽短浸溪》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词,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。它表达了苏轼对生命的热爱、对未来的希望以及面对困境时的豁达胸怀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