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髫怎么读】“髫”这个字,听起来似乎有些生僻,但其实它在古文和诗词中并不罕见。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个字时,可能会疑惑它的读音和含义。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“髫”字的读音、意思以及它在汉语中的使用场景。
首先,“髫”的正确读音是 tiáo,拼音为 tiáo,第二声。这个字虽然不常见,但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却有着独特的意义。
“髫”字的本义是指小孩头上垂下的头发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总角”。在古代,小孩子通常把头发分成两个髻,称为“总角”,而“髫”就是指这些垂下的发丝。因此,“髫”常用来形容年幼、天真、纯真的状态。
例如,在古诗文中,常常可以看到“髫龀”这个词,意思是“幼年”。如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中有:“童子无饰,未有冠佩,谓之‘髫’。”这里的“髫”就是指孩童时期。
此外,“髫”也常出现在成语或诗句中,比如“黄发垂髫”,出自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,意思是老人和小孩,象征着一种安宁、和谐的生活状态。
需要注意的是,“髫”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,主要出现在文学作品、古文阅读或某些特定的文化语境中。因此,很多人可能对这个字感到陌生,甚至不知道它的读音。
如果你在阅读古籍或欣赏古典诗词时遇到“髫”字,记住它的读音是 tiáo,意思是“小孩的头发”,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了。
总的来说,“髫”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汉字,虽然不常用,但它承载了古代人们对童年和自然生活的美好想象。了解这样的汉字,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,也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