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公输学教案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理解《公输》一文的背景与作者思想,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。
2.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结构,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。
3. 体会墨子“兼爱”“非攻”的思想内涵,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意识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:
- 重点:掌握文中重要实词、虚词的意义及用法;理解墨子与公输盘之间的辩论逻辑。
- 难点:体会墨子的思想主张及其现实意义;理解文言文中的对仗与修辞手法。
三、教学过程设计:
(一)导入新课(5分钟)
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:“你认为战争是解决争端的最好方式吗?”引出《公输》一文的主题——反对侵略战争,倡导和平共处。介绍本文出自《墨子》,作者为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墨子,其代表思想为“兼爱”“非攻”。
(二)文本研读(20分钟)
1. 朗读课文:教师示范朗读,学生跟读,注意文言文的语气与节奏。
2. 字词讲解:
- 公输盘:即鲁班,古代著名工匠。
-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:国家土地多但人口少。
- 不可谓知类:不能说是懂得道理。
3. 段落分析:
- 交代故事背景,墨子得知楚国将攻打宋国,决定前往劝阻。
- 墨子与公输盘辩论,指出楚国攻宋是不义之举。
- 第三段:墨子以“智”“仁”“忠”“强”“义”五方面批评公输盘,最终使其放弃攻宋计划。
(三)课堂讨论(15分钟)
1. 墨子是如何说服公输盘的?他的论点有哪些?
2. “兼爱”与“非攻”在现代社会中是否仍有现实意义?
3. 你如何看待墨子的外交手段?他是否值得我们学习?
(四)拓展延伸(10分钟)
1. 拓展阅读:简要介绍《墨子》其他篇章内容,如《尚贤》《尚同》等。
2. 思维训练:假设你是墨子,面对一个强国的威胁,你会如何应对?写一篇短文表达你的观点。
(五)布置作业(5分钟)
1. 完成课后练习题,巩固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理解。
2. 写一篇小作文,题目为《我眼中的墨子》,要求结合课文内容,表达个人看法。
四、教学反思:
本节课通过文言文的学习,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思想家的智慧,激发学生对历史与哲学的兴趣。同时,在讨论环节中,学生能够积极发言,表现出较强的思辨能力。今后可在教学中加入更多互动环节,增强课堂趣味性与参与感。
五、板书设计:
```
公输
——《墨子》
一、作者:墨子(战国)
二、主题:反对侵略战争,倡导和平
三、主要人物:墨子、公输盘、楚王
四、核心思想:“兼爱”“非攻”
五、语言特色:对仗工整,逻辑严密
```
六、教学资源:
- 课文原文
- 文言文注释资料
- 相关历史背景介绍
- 墨子思想简述
本教案注重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思想内涵的挖掘,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