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紫藤萝瀑布》教学实录及反思】一、教学实录
本节课为初中语文课程中的一篇散文——《紫藤萝瀑布》,作者宗璞。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紫藤萝盛开的景象,借景抒情,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感悟。本次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,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,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。
课堂伊始,教师以一张紫藤萝图片导入,引发学生兴趣,并提问:“你见过紫藤萝吗?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?”学生纷纷举手发言,有的说“很美”,有的说“像瀑布一样”。教师顺势引入课题,并简要介绍作者宗璞及其创作背景。
接下来,进入文本阅读环节。教师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圈画出描写紫藤萝的句子,并思考这些描写有什么特点。随后,组织小组讨论,交流各自的发现。在课堂展示中,学生指出文中多用比喻、拟人等修辞手法,如“紫色的瀑布”“每一朵花都像在欢笑”,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紫藤萝的生机与活力。
在深入分析部分,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情感线索。从最初的“焦虑”到“宁静”,再到最后的“感悟”,情感层层递进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,模拟作者的心理变化,进一步体会文章所传达的生命哲理。
最后,教师布置拓展作业:请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,写一篇短文,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受。这一环节不仅巩固了课堂内容,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。
二、教学反思
本节课整体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,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,也暴露出一些问题:
首先,在文本分析方面,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,尤其是拟人和比喻的运用,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,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语言的美感。
其次,在情感体验方面,虽然学生参与度较高,但个别学生仍表现出一定的被动性,未能充分投入到课堂互动中。这提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,应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,如情境创设、多媒体辅助等,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感染力。
此外,对于“生命”的主题,学生虽能说出一些表面的理解,但缺乏深层次的思考。因此,在今后的教学中,可以结合生活实例或相关名言,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生命的意义,增强文本的现实意义。
总的来说,本节课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,既尊重了文本本身的艺术价值,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习需求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我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,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审美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