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穑字的意思】“穑”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,但在古文和农耕文化中具有特定的含义。它主要与农业活动相关,尤其是与收割有关。以下是对“穑”字的详细解释与总结。
一、穑字的基本含义
“穑”字读音为 sè,其本义是 收割庄稼,常用于描述农民在秋季进行的田间劳作。在古代文献中,“穑”也常与“耕”并用,表示农事活动的全过程,即“耕种与收获”。
二、穑字的引申意义
1. 勤劳、勤勉:由于“穑”与农耕密切相关,因此也常用来比喻人的勤奋努力。
2. 节俭、珍惜粮食:因农作物来之不易,所以“穑”也有倡导节约、珍惜食物的意义。
3. 象征丰收与富足:在某些语境中,“穑”还象征着五谷丰登、生活富足。
三、常见词语与用法
词语 | 含义说明 |
耕穑 | 指耕种与收割,泛指农事活动 |
稼穑 | 与“耕穑”同义,多用于古文 |
穰岁 | 指丰收之年,常与“穑”搭配使用 |
节啬 | 与“穑”同义,有节约之意 |
四、历史与文学中的“穑”
在《诗经》《尚书》等古代文献中,“穑”常出现于描述农耕生活的篇章中。例如:
- 《诗·小雅·甫田》:“黍稷重穋,禾麻菽麦。”——反映当时农业生产的繁忙景象。
- 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黎民于变时雍,庶绩咸熙,乃命稷,播百谷,以教民稼穑。”——强调农业对国家的重要性。
五、现代使用情况
在现代汉语中,“穑”字使用频率较低,多见于文学作品、古文研究或农业相关的专业术语中。日常交流中较少使用。
六、总结表格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拼音 | sè |
基本含义 | 收割庄稼,泛指农事活动 |
引申意义 | 勤劳、节俭、丰收 |
常见词语 | 耕穑、稼穑、穰岁、节啬 |
文学出处 | 《诗经》《尚书》等古籍 |
现代使用 | 较少,多用于古文或农业领域 |
字形结构 | 左“禾”右“啬”,表示与农作物相关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穑”字虽不常见,但承载了丰富的农耕文化和传统价值,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劳动的尊重。在学习和理解古文时,掌握此类字词有助于更深入地体会传统文化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