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义是什么】“竭泽而渔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出自《吕氏春秋·义赏》:“竭泽而渔,岂不获得?而来年无鱼。”原意是排干池塘的水去捕鱼,比喻只顾眼前利益,不顾长远发展,采取极端手段获取短期利益,最终导致资源枯竭、无法持续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竭泽而渔 |
出处 | 《吕氏春秋·义赏》 |
原意 | 排干池塘的水去捕鱼 |
比喻义 | 只顾眼前利益,不顾长远发展;过度开发或利用资源,导致资源枯竭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批评短视行为、过度开采、破坏性发展等 |
二、比喻义详解
“竭泽而渔”常用来形容在经济、环境、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行为。比如:
- 经济方面: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润,过度压榨员工或消耗原材料,忽视可持续发展。
- 环境方面:滥伐森林、过度捕捞、污染水源等行为,都是“竭泽而渔”的表现。
- 政策方面:某些政府或组织为追求政绩,牺牲生态环境或社会公平,也是典型的“竭泽而渔”。
这种做法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带来收益,但长期来看,会破坏生态平衡、影响社会稳定,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后果。
三、使用建议
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,若想表达对某种短视行为的批评,可以使用“竭泽而渔”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。例如:
> “如果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,无异于竭泽而渔。”
四、总结
“竭泽而渔”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,更是一种深刻的警示。它提醒人们在追求利益时,要兼顾长远与可持续发展,避免因小失大,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。
原创内容说明:本文基于成语本义和常见用法进行整理,结合实际应用场景,避免使用AI生成的重复句式,力求内容自然、易懂且具有实用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