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奉为圭臬什么意思】“奉为圭臬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于形容对某种观点、原则或标准的极度推崇和遵守。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人将某种思想、理论或规范视为行动的最高准则。
一、总结说明
“奉为圭臬”中的“圭臬”原指古代测量土地的工具,后来引申为衡量事物的标准或准则。因此,“奉为圭臬”字面意思是“将其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”,引申义是“把某种观点、理论或原则当作最权威、最正确的依据”。
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,尤其在学术、政治、文化等领域中较为常见,强调对某种理念的高度认同和遵循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含义 | 出处 | 用法 | 近义词 | 反义词 |
奉为圭臬 | 把某种观点、理论或原则当作最高标准 | 《礼记·大学》 | 多用于书面语,表示高度认同 | 视为真理、奉为经典 | 质疑、否定、无视 |
圭臬 | 测量土地的工具,后引申为标准 | 《周礼》 | 多用于比喻 | 标准、尺度、规范 | 无标准、随意、混乱 |
三、使用示例
1. 他一直将孔子的学说奉为圭臬,言行举止皆以儒家思想为准绳。
2. 在学术研究中,科学方法被许多学者奉为圭臬。
3. 那些坚持传统价值观的人,往往将道德伦理奉为圭臬。
四、注意事项
- “奉为圭臬”属于较为正式的书面表达,口语中较少使用。
- 使用时应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,避免误用。
- 该成语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,表示对某种观点的强烈认同。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奉为圭臬”不仅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成语,更是一种对思想、理论或原则高度尊重和遵循的态度。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,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实际应用场景,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这一表达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