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旋的古汉语意思】在古汉语中,“周旋”一词具有丰富的含义,常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、应对或策略性的行为。它既可以指具体的动作,也可以引申为一种处世方式。以下是对“周旋”的古汉语意思的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其不同用法及出处。
一、
“周旋”在古代汉语中多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、应对或应对复杂局面时的行为方式。其基本含义是“绕行、旋转”,引申为“应对、周旋于事态之间”。在不同的语境中,“周旋”可以表示:
- 应对、周旋于人情世故之间:如在官场、社交场合中灵活应对。
- 处理事务、周旋于问题之间:如处理纠纷、调解矛盾等。
- 军事或战略上的迂回行动:如在战场上绕行、设伏等。
- 比喻处事圆滑、不直接冲突:如“善于周旋”常用来形容人圆滑、通达。
因此,“周旋”一词不仅有字面意义,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智慧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古汉语意思 | 出处/例句 | 释义说明 |
周旋 | 绕行、旋转 | 《诗经·小雅·车辖》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四牡騑騑,六辔如丝。君子之车,既驾既驰。君子之马,既闲且驰。”(注:此处“周旋”虽未直接出现,但“行止”有类似之意) | 原意为围绕行走,后引申为应对、交际 |
周旋 | 应对、周旋于人情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范增数目项王,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,项王默然不应。范增起,出召项庄,曰:‘君王为人不忍,若入前为寿,寿毕,请以剑舞,因击沛公于坐,杀之。不者,若属皆且为所虏!’……项王曰:‘壮士!赐之卮酒。’则与斗卮酒。哙拜谢,起,立而饮之。项王曰:‘赐之彘肩。’……樊哙曰:‘臣死且不避,卮酒安足辞!夫秦王有虎狼之心,杀人如不能举,刑人如恐不胜,天下皆叛之。怀王与诸将约曰:‘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。’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,毫毛不敢有所近,封闭宫室,还军霸上,以待大王来。故遣将守关者,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。劳苦而功高如此,未有封侯之赏,而听细说,欲诛有功之人,此亡秦之续耳。窃为大王不取也!’项王未有以应,曰:‘坐!’……樊哙从良坐。……项王曰:‘壮士!——再酌!’……”(注:文中虽无“周旋”二字,但樊哙应对项王的方式可视为“周旋”) | 指在复杂环境中灵活应对、周旋于人 |
周旋 | 军事上的迂回战术 | 《孙子兵法·虚实篇》:“故形兵之极,至于无形;无形,则深间不能窥,智者不能谋。因形而错胜于众,众不能知;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,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。故其战胜不复,而应形于无穷。”(注:虽未直接使用“周旋”,但“因形而错”可理解为“周旋”) | 在战争中通过迂回、变化来达到目的 |
周旋 | 处事圆滑、不直接冲突 | 《红楼梦》:“贾母道:‘你们两个都别说了,我老了,也不管这些事了。’王夫人道:‘老太太说的是。’凤姐儿忙笑道:‘老太太这话才好,我们也不敢多嘴。’……宝玉见了,便说道:‘这倒好,省得我又要周旋他们了。’” | “周旋”在此指在复杂关系中保持平衡,不直接冲突 |
三、结语
“周旋”作为古汉语中的常用词,其含义丰富,涵盖人际交往、处事策略、军事战术等多个层面。在古代文学作品中,常常通过“周旋”来表现人物的机智、圆滑或灵活应变的能力。了解“周旋”的古汉语意思,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与语言表达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