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昼短苦夜长】在古代文学中,“昼短苦夜长”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漫长黑夜的无奈与对白昼的渴望。这句话出自《古诗十九首》之一,原句为“昼短苦夜长,何不秉烛游”,意指白天太短,夜晚太长,不如点起蜡烛,尽情游玩。它不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,也蕴含着一种及时行乐、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。
一、
“昼短苦夜长”是古代文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情感的投射。随着季节变化,昼夜长短不断交替,人们在漫长的夜晚中感到孤独、寂寞或焦虑。这种情绪被诗人捕捉并转化为诗句,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。
从字面意义上看,这句话描述了时间的流逝感;从深层含义来看,它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短暂、光阴易逝的思考。因此,“昼短苦夜长”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描述,更是一种人生感悟的体现。
二、关键词解析
关键词 | 含义说明 |
昼短 | 白天时间短,通常指冬季或阴雨天气时的自然现象 |
苦 | 表达对长夜的不满、无奈或压抑的情绪 |
夜长 | 黑夜时间长,带来孤独、寂寞或不安的心理感受 |
秉烛游 | 指点燃蜡烛出游,象征及时行乐、享受当下 |
古诗十九首 | 中国古代诗歌经典作品集,收录了东汉末年无名氏创作的十九首五言诗 |
三、文化背景与影响
“昼短苦夜长”最早见于《古诗十九首》,这些诗作多描写人生感慨、离别之情和对现实的不满。它们语言朴素,情感真挚,深受后世文人喜爱。
该诗句在后世文学中多次被引用,如唐代诗人李商隐、宋代词人苏轼等都在作品中化用此意象,表达对人生无常、时光易逝的感叹。
四、现代启示
在现代社会中,虽然我们不再因“昼短苦夜长”而感到困扰,但这句话依然具有现实意义。它提醒我们:
- 珍惜时间,把握当下;
- 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心态;
- 在忙碌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“光明”。
五、结语
“昼短苦夜长”虽是一句古诗,却穿越千年仍能引发共鸣。它不仅记录了古人对自然的观察,更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深刻思考。在今天,我们依然可以从这句诗中汲取力量,面对人生的黑夜,也要勇敢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