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含斯字的成语和名句】在汉语中,“斯”字虽然不常见于成语中,但在古文、诗词和名句中却有其独特的用法与意义。它常用于指代“这”、“此”或“这里”,有时也带有语气助词的作用。以下是对含有“斯”字的成语及经典名句的总结整理。
一、含“斯”字的成语
成语 | 含义 | 出处/来源 |
斯人独憔悴 | 形容一个人独自忧愁、悲伤 | 出自《诗经·小雅》 |
恩斯义斯 | 指恩爱与道义 | 出自《诗经·大雅》 |
是可忍,孰不可忍 | 虽无“斯”字,但“斯”在古代常作“此”解,类似表达 | 出自《论语·八佾》 |
逝者如斯夫 | 表示时间如流水般流逝 | 出自《论语·子罕》 |
> 注:严格意义上,“逝者如斯夫”中的“斯”是“此”的意思,虽非成语,但广为流传,常被引用。
二、含“斯”字的经典名句
名句 | 出处 | 释义 |
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” | 《论语·子罕》 | 时间如流水一般不断流逝,不分昼夜。 |
“斯人也,而有斯疾也!” | 《论语·雍也》 | 这样的人竟然得了这样的病!表达了对命运的感叹。 |
“斯民也,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。” | 《孟子·尽心下》 | 这样的百姓,正是三代圣王所依靠的正道之民。 |
“斯言也,余未之信也。” | 《论语·阳货》 | 这句话,我并不相信。 |
“斯已矣,吾将从之。” | 《庄子·逍遥游》 | 这就是了,我将跟随它。 |
三、总结
“斯”字在古文中多作为指示代词使用,表示“这”或“此”,有时也用于加强语气。尽管含有“斯”的成语不多,但“斯”字在经典文献中频繁出现,尤其在《论语》《孟子》等儒家经典中较为常见。这些句子不仅体现了古人对人生、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,也展现了汉语语言的独特魅力。
通过了解这些包含“斯”字的成语和名句,我们不仅能加深对古文的理解,也能更好地体会汉语的文化底蕴和语言美感。
以上就是【含斯字的成语和名句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