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茅飞渡江洒江郊】“茅飞渡江洒江郊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。原句为:“八月秋高风怒号,卷我屋上三重茅。茅飞渡江洒江郊,高者挂罥长林梢,下者飘转沉塘坳。”这句诗描绘了秋风狂吹、茅草被吹过江面、洒落在江边的情景,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活困顿的无奈。
一、
这首诗是杜甫在经历战乱后,居住在成都草堂时所作。当时他因风雨摧残,茅屋被毁,生活困苦,内心充满忧国忧民之情。诗中通过描写茅草被风吹散的场景,引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,并进一步表达出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的崇高理想。
“茅飞渡江洒江郊”作为诗中的关键句,不仅具有生动的画面感,也象征着生活的无常与命运的漂泊。它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,更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载体。
二、内容分析表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 |
原文 | “茅飞渡江洒江郊” |
作者 | 杜甫(唐代) |
创作背景 | 安史之乱后,杜甫避乱成都,居住草堂,生活困苦 |
诗句含义 | 描写秋风中茅草被吹过江面,洒落在江边的景象 |
艺术特色 | 生动形象,富有画面感;语言朴素但情感深沉 |
主题思想 | 表达对自然力量的敬畏,反映个人困境,抒发忧国忧民情怀 |
情感基调 | 悲凉中带有坚韧,忧郁中蕴含希望 |
文学价值 | 体现杜甫“诗史”风格,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|
三、结语
“茅飞渡江洒江郊”虽仅一句诗,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寄托。它不仅是杜甫个人境遇的真实写照,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面对困境时的精神风貌。通过这一句诗,我们得以窥见历史的风云变幻,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起伏。
以上就是【茅飞渡江洒江郊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