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取得商誉时怎么做账】在企业并购过程中,当购买方支付的对价超过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,差额部分即为“商誉”。根据会计准则,商誉需要在合并报表中单独列示,并进行后续的减值测试。以下是取得商誉时的会计处理方式总结。
一、基本概念
项目 | 内容 |
商誉定义 | 购买方支付的对价高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 |
适用范围 | 企业合并(控股合并)中,购买方取得被购买方控制权时 |
核心原则 | 商誉不进行摊销,但需定期进行减值测试 |
二、会计处理步骤
1. 确认购买对价
购买方支付的现金、发行的股票或其他形式的对价,应按公允价值计量。
2. 确定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
包括各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,如固定资产、无形资产、应付账款等。
3. 计算商誉金额
商誉 = 支付对价 - 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
4. 编制合并报表
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,将被购买方的资产和负债按公允价值列示,并将商誉单独列示。
5. 后续处理
商誉不进行摊销,但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减值测试。若发生减值,需计提减值损失。
三、会计分录示例(简化)
假设A公司以1,200万元购入B公司80%的股权,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,000万元,其中归属于少数股东的部分为200万元。
- 计算商誉:
商誉 = 1,200 - (1,000 × 80%) = 1,200 - 800 = 400万元
- 会计分录:
```
借:长期股权投资——B公司 1,200万元
贷:银行存款/股本等 1,200万元
```
合并报表中:
```
借:B公司资产(按公允价值) 1,000万元
商誉400万元
贷:长期股权投资1,200万元
少数股东权益 200万元
```
四、注意事项
注意事项 | 说明 |
公允价值计量 | 所有可辨认资产和负债均需按公允价值计量 |
商誉不可摊销 | 商誉仅在发生减值时才确认损失 |
减值测试频率 | 至少每年一次,或出现减值迹象时及时测试 |
信息披露 | 需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商誉的构成及减值情况 |
五、总结
在取得商誉时,企业应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进行核算,确保商誉的确认、计量和披露符合规范。商誉虽不进行摊销,但其减值风险不容忽视,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减值测试机制,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。
以上就是【取得商誉时怎么做账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