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正襟危坐是啥意思】“正襟危坐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端庄、严肃的坐姿。这个词语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常被使用,但在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,常常用来形容人的仪态和态度。
一、
“正襟危坐”出自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孔子时其亡也,而往拜之,曰:‘吾与子为友,子今为君,吾不能正襟危坐以待之。’”原意是指端正衣襟,恭敬地坐着,后引申为形容人态度严肃、举止庄重的样子。
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在特定场合下的礼仪表现,通常用于描写文人、官员或有教养的人。它不仅是一种外在的姿势,更代表了一种内在的修养和对场合的尊重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正襟危坐 |
拼音 | zhèng jīn wēi zuò |
出处 | 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 |
原意 | 端正衣襟,恭敬地坐着 |
引申义 | 形容人态度严肃、举止庄重 |
使用场合 | 文学作品、正式场合、描写人物仪态 |
适用对象 | 文人、官员、有教养的人 |
同义词 | 肃然起敬、端端正正、庄重肃穆 |
反义词 | 随意散漫、轻佻放纵 |
使用注意 | 不宜用于非正式场合,避免过度夸张 |
三、小结
“正襟危坐”不仅仅是一个动作描写,更是一种文化符号,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礼仪和修养的重视。在现代生活中,虽然我们不再频繁使用这个成语,但在一些正式场合或文学表达中,它依然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。了解它的含义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习惯。
以上就是【正襟危坐是啥意思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