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知止而后能定全文解释】“知止而后能定”出自《大学》开篇,是儒家经典中极具哲理的一句话。它强调了人在追求目标时,必须明确方向、坚定意志,才能实现内心的安定与行为的规范。
一、原文出处
《大学》是儒家“四书”之一,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子所作。其开篇曰:
> 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”
二、逐句解释
| 原文 | 解释 |
| 大学之道 | 大学的根本宗旨或根本道理。 |
| 在明明德 | 在于彰显人内在的光明德性。 |
| 在亲民 | 在于亲近民众、关爱百姓,体现仁爱精神。 |
| 在止于至善 | 在于达到最高的善的境界,即道德的极致。 |
| 知止而后能定 | 明确目标(止)之后,才能心志坚定(定)。 |
| 定而后能静 | 心志坚定后,才能内心宁静。 |
| 静而后能安 | 内心宁静后,才能获得安稳。 |
| 安而后能虑 | 安稳之后,才能深思熟虑。 |
| 虑而后能得 | 经过思考后,才能有所收获和成就。 |
三、整体理解
“知止而后能定”强调的是“目标明确”对人生的重要性。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就无法集中精力;没有专注力,就难以静心;不能静心,就无法安心;无法安心,就难以理性思考;最终也就难以取得真正的成功。
这句话不仅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,也是现代人面对纷繁世界时的一种生活智慧。
四、总结
| 项目 | 内容 |
| 出处 | 《大学》 |
| 核心思想 | 明确目标 → 心志坚定 → 内心宁静 → 安稳 → 思考 → 成就 |
| 现实意义 | 指导个人成长与人生规划,强调目标导向的重要性 |
| 哲学内涵 | 强调“知止”是修身的第一步,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前提条件 |
五、结语
“知止而后能定”不仅是一句古语,更是一种人生哲学。它提醒我们,在追逐梦想的路上,首先要清楚自己的方向,只有明确了目标,才能坚定前行,最终抵达理想的彼岸。
以上就是【知止而后能定全文解释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