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趾高气扬是什么意思】“趾高气扬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的态度傲慢、得意忘形。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动物行为,原本是描述马在奔跑时的姿态,后来被引申为人表现出来的骄傲自满的情绪。
一、成语释义
| 词语 | 解释 |
| 趾高 | 脚趾高高抬起,比喻姿态高傲 |
| 气扬 | 精神昂扬,情绪高涨 |
| 整体含义 | 形容人因得意而表现出傲慢、轻视他人的样子 |
二、出处与用法
- 出处:最早见于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其民之不畏死,何以加焉?……趾高气扬,不可使也。”
- 用法:多用于贬义,形容人自满、骄傲,缺乏谦逊。
- 近义词:趾高气昂、得意洋洋、目中无人
- 反义词:谦虚谨慎、低头顺从、低调内敛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| 场景 | 使用示例 |
| 工作场合 | 他因为升职而趾高气扬,对同事指手画脚。 |
| 学习环境 | 考试得了第一名,他开始趾高气扬,不再努力学习。 |
| 日常生活 | 她今天穿了新衣服,走路都趾高气扬的。 |
四、文化背景与延伸理解
“趾高气扬”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形容词,它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“谦逊”的重视。古人认为,一个人如果过于骄傲,往往会失去他人的尊重,甚至招致失败。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,保持谦虚、低调是一种美德。
此外,这个成语也常用于文学作品或影视剧中,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,增强角色的立体感和表现力。
五、总结
“趾高气扬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用来描述那些因得意而表现出傲慢态度的人。虽然这种情绪可能源于成功或自信,但过度的表现往往容易引起他人反感,甚至影响人际关系。因此,在现实生活中,学会适度表达自我,同时保持谦逊,是非常重要的。
| 关键点 | 内容 |
| 含义 | 形容人骄傲自满、态度傲慢 |
| 出处 | 《左传》 |
| 用法 | 多为贬义 |
| 近义词 | 趾高气昂、得意洋洋 |
| 反义词 | 谦虚谨慎、低调内敛 |
| 文化意义 | 强调谦逊的重要性 |
以上就是【趾高气扬是什么意思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