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考语文重点词语解释惩恶扬善等】在中考语文考试中,词语理解是考查学生语言基础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部分。掌握常见词语的含义、用法及语境,对于提高语文成绩具有重要意义。本文将对“惩恶扬善”等中考常考词语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释义与例句,帮助考生系统复习。
一、词语总结
1. 惩恶扬善
- 释义:惩罚坏人,褒奖好人。形容维护正义、弘扬正气的行为。
- 出处: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夫圣人之治,必先正己,然后正人;惩恶扬善,以安百姓。”
- 用法:多用于描述政府、法律或道德行为。
- 例句:国家应当惩恶扬善,维护社会公平正义。
2. 见义勇为
- 释义: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勇敢地去做。
- 出处:出自《论语·为政》:“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”
- 用法:强调个人在面对不公时的勇敢行为。
- 例句:他为了救落水儿童,奋不顾身,体现了见义勇为的精神。
3. 扶危济困
- 释义: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。
- 出处:出自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救人之难,扶危济困。”
- 用法:常用于赞扬他人乐于助人、富有同情心。
- 例句:他长期资助贫困学生,真是扶危济困的好榜样。
4. 光明磊落
- 释义:形容人的胸怀坦荡,正直无私。
- 出处:出自《晋书·王导传》:“导性宽弘,有雅量,每从容讽议,未尝切谏。”
- 用法:多用于形容人的品格和为人处世的态度。
- 例句:他为人光明磊落,从不背后议论别人。
5. 克己奉公
- 释义:约束自己,以公事为重。
- 出处:出自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:“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,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。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。”
- 用法:强调个人牺牲小我,服务集体。
- 例句:作为一名公务员,他始终克己奉公,尽职尽责。
二、词语汇总表
| 词语 | 释义 | 出处 | 用法 | 例句 | 
| 惩恶扬善 | 惩罚坏人,褒奖好人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 描述正义行为 | 国家应当惩恶扬善,维护社会公平正义。 | 
| 见义勇为 | 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去做 | 《论语·为政》 | 赞扬勇敢行为 | 他为了救落水儿童,奋不顾身,体现了见义勇为。 | 
| 扶危济困 | 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 | 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 | 赞扬乐于助人 | 他长期资助贫困学生,真是扶危济困的好榜样。 | 
| 光明磊落 | 胸怀坦荡,正直无私 | 《晋书·王导传》 | 形容人格品质 | 他为人光明磊落,从不背后议论别人。 | 
| 克己奉公 | 约束自己,以公事为重 | 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 | 强调奉献精神 | 作为一名公务员,他始终克己奉公,尽职尽责。 | 
三、学习建议
1. 结合语境记忆:词语的理解应结合具体句子和文章内容,避免死记硬背。
2. 积累常见搭配:如“惩恶扬善”常与“维护正义”“弘扬正气”等词搭配使用。
3. 多做练习题:通过历年真题和模拟题巩固知识点,提升实际应用能力。
掌握这些词语不仅有助于应对考试,更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修养,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。
以上就是【中考语文重点词语解释惩恶扬善等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