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高中语文教学中,文言文与现代文的结合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。而《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》作为一篇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演讲稿,不仅语言凝练、结构清晰,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与时代精神。本文将围绕这篇课文,设计一套适合高中生理解与掌握的教学方案,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、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本课选自鲁迅先生为北京大学学生所作的一篇演讲,虽非鲁迅亲笔,但其内容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青年学子的期望与要求。文章从“抱定宗旨”“砥砺德行”“敬爱师友”三个方面展开论述,语言平实却富有力量,逻辑严密又不失亲切感。通过这篇演讲,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作者对教育的深刻思考,还能从中汲取为人处世的道理。
在教学过程中,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:
一、文本解读与语言品味
通过逐段讲解,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与主旨。例如,“抱定宗旨”部分强调了学生应明确目标、坚定信念;“砥砺德行”则倡导道德修养的重要性;“敬爱师友”则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尊重与和谐。教师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,让学生体会这些观点的现实意义。
二、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引导
这篇演讲不仅是对学生的劝勉,更是对教育本质的探讨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,围绕“什么是真正的大学精神”“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”等话题展开交流,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共鸣。
三、写作训练与表达能力提升
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,鼓励学生模仿该演讲的风格,撰写一篇以“我心中的理想大学”或“我对青年的责任”的短文,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与语言组织能力。
四、拓展延伸与跨学科融合
教师可结合历史背景,介绍当时的教育环境与社会状况,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历史意义。同时,也可以联系当代教育现状,引导学生思考“今天的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”。
总之,《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》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演讲文,更是一堂生动的德育课。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,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,使他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,也收获思想的启迪与人生的感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