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技能目标:
学生能够了解学校的基本结构和功能,认识校园中的不同场所,如教室、操场、图书馆等,并能说出它们的作用。
2. 过程与方法目标:
通过观察、讨论、绘画等方式,引导学生关注和爱护自己的学习环境,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:
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,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,树立“我爱学校”的意识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:
- 重点: 认识学校的不同区域及其作用,理解如何爱护校园环境。
- 难点: 引导学生从情感上认同并珍惜自己的学校,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。
三、教学准备:
- 教师准备:校园地图、图片资料、相关视频或PPT课件。
- 学生准备:彩笔、画纸、观察记录表(用于课后填写)。
四、教学过程: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教师提问:“同学们,你们每天在学校里学习、玩耍,那么你们知道我们学校有哪些地方吗?它们有什么用处呢?”
鼓励学生积极发言,分享自己熟悉的校园角落,激发学生兴趣。
2. 新课讲授(15分钟)
(1)认识校园的各个部分
教师展示校园地图或照片,带领学生认识教室、操场、食堂、图书馆、实验室等场所。
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,让学生说出这些地方的功能,如“教室是上课的地方”“操场是运动的地方”等。
(2)了解校园的美丽与整洁
教师引导学生思考:“我们每天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,你有什么感受?”
通过讨论,让学生明白干净、整洁的校园环境对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。
3. 小组合作活动(10分钟)
将学生分成小组,每组选择一个校园区域进行“小调查”,比如:
- 这个区域有什么设施?
- 同学们在这里做什么?
- 如何保持这个区域的整洁?
各组完成后,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,教师适时补充和总结。
4. 实践活动(10分钟)
组织学生进行“我为校园添光彩”绘画活动。
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理想的校园,可以是更漂亮的花园、更整洁的走廊、更舒适的教室等。
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,表达对校园的美好期望。
5. 总结与延伸(5分钟)
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,强调“爱护校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”。
布置课后任务:请学生写一篇短文《我眼中的校园》,或者制作一张“校园环保小卫士”海报,下周展示。
五、板书设计:
```
6、让我们的学校
1. 校园的组成部分
- 教室:学习的地方
- 操场:锻炼身体的地方
- 图书馆:读书的地方
- 食堂:吃饭的地方
2. 爱护校园环境
- 不乱扔垃圾
- 爱护花草树木
- 维护公共设施
3. 我的校园我来建
- 做一名环保小卫士
- 为校园增添美丽
```
六、教学反思:
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,引导学生关注和热爱自己的校园。在活动中,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,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。今后可结合更多实践环节,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感,进一步提升课堂效果。
注:本文为原创教学设计,内容符合部编版教材要求,适用于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