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从军行王昌龄其一】烽火城西百尺楼,黄昏独上望乡愁。
更吹羌笛关山月,无那金闺万里愁。
这首《从军行》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,属于其组诗《从军行》中的第一首。全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边塞将士在战事频仍的背景下,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。
诗的开头“烽火城西百尺楼”,点明了地点和环境。烽火城是古代边防要地,常有战火纷飞,象征着战争的紧张与危险。而“百尺楼”则给人一种高耸入云、孤寂冷清的感觉,暗示了戍边将士的孤独与寂寞。接着,“黄昏独上望乡愁”,写的是一个战士在黄昏时分独自登上高楼,远眺家乡的方向,心中充满了思乡之痛。这里的“望乡愁”不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,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无助的情绪。
“更吹羌笛关山月”,这里引入了羌笛这一乐器,羌笛多用于边塞地区,音调悠扬哀婉,常常用来表达思乡或离别的感情。再加上“关山月”这一意象,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苍凉与辽阔。月光洒在关山之上,仿佛为这片土地披上了淡淡的忧伤,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远离故土的士兵们,在异乡的夜晚,只能借着月光寄托对家人的思念。
最后一句“无那金闺万里愁”,点明了主题。“金闺”指的是女子的闺房,这里代指远方的妻子或亲人。整句话的意思是说,这种思乡之苦,使得远在万里之外的亲人也无法安心。诗人通过将士的视角,展现了战争对家庭的深远影响,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。
整首诗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,情感真挚,既有边塞的苍凉,也有内心的柔情。它不仅是一首描写边塞风光的诗,更是一首充满人情味的作品,反映了古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无奈。王昌龄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,将将士的思乡之情与家人的牵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,使这首诗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