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和氏璧文言文翻译】《和氏璧》是出自《韩非子·和氏》的一篇寓言故事,讲述的是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发现一块璞玉,先后献给楚厉王、楚武王,却因未被识别而遭受酷刑,最终在楚文王时才得以识宝的故事。这篇文言文通过这一事件,揭示了“真才实学不为人所知”的深刻道理。
原文:
楚人和氏得玉于楚山中,奉而献之于厉王。厉王使玉人相之。玉人曰:“石也。”王以和为诳,而刖其左足。及厉王卒,武王即位,和复奉其玉以献之。武王使玉人相之。玉人曰:“石也。”王又以和为诳,而刖其右足。武王卒,文王即位,和乃抱其玉而泣于楚山之下,三日三夜,泪尽而继之以血。王闻之,使人问其故。曰:“吾非悲刖也,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,贞士而名之以诳也。”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玉,曰:“此天之所赐,而人之宝也。”遂命玉工琢而宝之。
现代文翻译:
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,在楚山中得到了一块璞玉,于是将它献给了楚厉王。厉王让玉匠来鉴定这块玉。玉匠说:“这是一块石头。”厉王认为卞和欺骗了他,便砍掉了他的左脚。等到厉王去世后,武王即位,卞和再次捧着玉去献给武王。武王也让玉匠来鉴定,玉匠还是说:“这是石头。”武王也认为卞和在骗他,于是又砍掉了他的右脚。武王死后,文王即位,卞和于是抱着这块玉在楚山下哭泣,一连哭了三天三夜,眼泪流干后,又流出了鲜血。文王听说后,派人询问原因。卞和说:“我不为自己被砍掉双脚而悲伤,而是为这块宝玉被当作石头,忠诚的人却被称作骗子而感到痛心。”文王于是让玉匠剖开这块璞玉,果然得到了一块美玉。文王说:“这是上天赐予的宝物,是人间的珍宝。”于是命令玉匠将它雕琢成器,珍藏起来。
启示与思考:
《和氏璧》不仅是一个关于玉石的故事,更是一个关于识才与辨才的寓言。卞和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真正人才的忽视与误解,也说明了真理往往需要时间来验证。同时,故事也表达了对真才实学的尊重与珍视。
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:有人怀才不遇,有人虽有才华却被误解或埋没。因此,学会辨别真伪、尊重价值,是每一个时代都应具备的智慧。正如文王最终识得宝玉,我们也应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,保持一颗明辨是非的心,不被表象所迷惑,不轻易否定他人,才能真正发现并珍惜那些隐藏在平凡之下的珍贵之物。
结语:
《和氏璧》的故事虽然简短,却寓意深远。它告诉我们:真正的价值不会因为一时的误解而消失,只要时机成熟,真相终将显现。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能识“玉”的人,也能成为不被埋没的“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