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公度的诗】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无数文人墨客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,而“周公度”的名字,或许并不为大众所熟知。但若细细品读他的诗作,便能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感与独特的意境。
周公度,字子安,生卒年不详,据传为东汉末年或三国时期人士。他虽未如李白、杜甫那般名扬四海,却以一首《思乡》流传后世,成为文坛中一抹低调却动人的风景。
《思乡》全文如下:
> 云山万里外,归梦几时还?
> 鸡声催晓月,露重湿衣衫。
> 旧里无音信,孤灯照客颜。
> 情知身是客,何日到家园?
这首诗看似平淡,实则情感真挚,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。诗中描绘了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深切思念。首句“云山万里外,归梦几时还?”道出了远行的无奈与归心似箭的渴望;中间两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,烘托出旅途的艰辛与内心的孤寂;尾句“情知身是客,何日到家园?”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,令人唏嘘不已。
周公度的诗风质朴,不事雕琢,却能在细微处见真情。他的作品虽然不多,但每一篇都仿佛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声音,带着时代的气息与个人的感悟。在他的笔下,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,只有真实的情感流露。
有人说,周公度的诗之所以动人,是因为它写出了每一个离家之人的共同心声。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,人们都在奔波、漂泊、追寻,而那份对故土的眷恋,始终未曾改变。
尽管周公度的名字早已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,但他的诗,却像一颗明珠,静静地闪耀在文学的星空下。它提醒我们,在喧嚣的世界中,不要忘记那些最朴素、最真实的情感。
或许,正是因为他的诗不够“耀眼”,才更显珍贵。它们不追求一时的流行,而是用最真诚的语言,打动人心,穿越时空,成为永恒的经典。
周公度的诗,虽不多见,却足以让人铭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