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山中杂诗古诗译文及赏析】《山中杂诗》是南朝诗人吴均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,虽篇幅简短,却意境深远,描绘了山林间的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。这首诗语言质朴,意象清新,是古代山水诗中的佳作。
一、原文
山中杂诗
风来花自落,
鸟去水犹鸣。
二、译文
风吹过,花儿自然飘落;
鸟飞走后,水面依旧回响着鸣声。
三、赏析
“风来花自落,鸟去水犹鸣”两句,看似平淡无奇,实则蕴含深意。诗人以极为简洁的语言,描绘出山中自然的静谧与灵动。风来了,花便随风飘落,这是自然的规律,无需人为干预;鸟飞走了,水面仍然发出清脆的鸣响,仿佛大自然的声音不会因生命的离去而停止。
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山中景物的动态变化,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。诗人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,而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,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、淡泊的情感氛围。这种“不著一字,尽得风流”的写法,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妙之处。
此外,“风来花落”与“鸟去水鸣”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对比,增强了画面感和节奏感。风与花、鸟与水,看似互不相干,却在诗人的笔下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山林画卷。
四、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
吴均(469—520),字叔庠,南朝梁代文学家。他擅长诗文,尤其以山水诗见长,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,风格清新脱俗。他的诗文常带有隐逸之志,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疏离与对自然的热爱。
《山中杂诗》便是其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一,虽未被广泛传诵,但因其意境深远、语言简练,仍为后人所喜爱。
五、总结
《山中杂诗》虽然只有四句,却以极简的笔触勾勒出山林的静美与自然的永恒。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,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与精神的升华。在这首诗中,我们看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,也感受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自由。
读此诗,仿佛置身于幽静的山林之间,耳边是潺潺流水,眼前是飘落的花瓣,心中一片澄明。这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——不需华丽辞藻,只需一两句,便可触动人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