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】一、活动名称:
《神奇的水》
二、活动目标:
1. 通过观察和实验,激发幼儿对水的兴趣,了解水的基本特性。
2.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、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。
3. 让幼儿初步感知水的形态变化(如液态、气态、固态)及水在生活中的作用。
三、活动准备:
- 不同形状的容器若干
- 水盆、水杯、滴管、海绵、纸巾等材料
- 冰块、热水、小石子、食用色素等
- 实验记录表(适合幼儿使用的图画形式)
- 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展示水的不同状态(如冰、水、水蒸气)
四、活动过程:
1. 导入活动(5分钟)
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:“小朋友,你们知道我们每天都要用到什么吗?它看不见摸不着,但又非常重要。”
引导幼儿说出“水”,并出示水的图片,激发兴趣。
2. 探索水的特性(15分钟)
(1)观察水的形态
让幼儿自由观察水的外观,说说水是什么样子的。
教师引导:“水是透明的,没有颜色,没有气味。”
(2)水的流动性
提供不同形状的容器,让幼儿将水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,观察水的流动情况。
提问:“水会像石头一样静止不动吗?它有什么特点?”
(3)水的溶解性
将盐、糖、小石子分别放入水中,观察是否溶解。
鼓励幼儿描述看到的现象,并讨论为什么有的东西能溶,有的不能。
3. 水的变化实验(15分钟)
(1)水结冰
将水装入小瓶中,放入冰箱冷冻,第二天取出观察冰块的形成。
引导幼儿比较水与冰的区别,理解水可以变成固体。
(2)水蒸发
在阳光下放置一盆水,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水位的变化。
提问:“水去哪儿了?” 引导幼儿思考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。
4. 游戏互动(10分钟)
组织“找水游戏”:
教师在教室中隐藏一些装有水的小瓶子,幼儿分组寻找,并记录找到的数量。
通过游戏加深对水存在形式的认识。
5. 总结与延伸(5分钟)
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发现,用简单的语言总结水的特性。
布置小任务:“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里哪里用到了水,并画出来。”
五、活动延伸:
- 在科学角投放更多关于水的实验材料,供幼儿自由探索。
- 鼓励幼儿用绘画或手工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水的认识。
六、教学反思:
本活动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和动手操作,帮助幼儿建立对水的初步认识。活动中应注重引导幼儿观察、思考和表达,避免直接灌输知识。同时,要关注个别差异,给予不同能力的幼儿适当的支持与鼓励。
备注: 本教案为原创内容,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,确保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与兴趣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