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网络 > 精选范文 >

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及教学设计

2025-08-08 13:27:39

问题描述:

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及教学设计,跪求好心人,帮我度过难关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08 13:27:39

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及教学设计】一、教学目标

1. 知识与技能:

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,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,并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。

2. 过程与方法:

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引入有理数乘法,引导学生自主探究、合作交流,逐步形成数学思维能力。
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
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,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合作意识。
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

- 教学重点:

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法则,理解正负数相乘的结果规律。

- 教学难点:

理解负数与负数相乘时结果为正数的逻辑依据,以及符号变化的规律。

三、教学准备

- 教师准备:多媒体课件、练习题、实物教具(如温度计、数轴等)。

- 学生准备:课本、练习本、铅笔、橡皮。

四、教学过程设计

1. 情境导入(5分钟)

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:

“同学们,我们每天都会遇到温度的变化。比如,某天早晨气温是 -3℃,中午气温上升了 4 倍,那么中午的温度是多少呢?”

引导学生思考:-3 × 4 = ?

通过这个例子引出“有理数的乘法”这一课题,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
2. 新知探究(15分钟)

(1)回顾整数乘法的含义

教师提问:“整数的乘法表示什么?”

学生回答后,教师总结:乘法是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。

(2)引入负数的乘法

通过数轴演示:

- 正数乘以正数:如 2 × 3 = 6,方向向右,长度增加;

- 正数乘以负数:如 2 × (-3) = -6,方向向左,长度增加;

- 负数乘以正数:如 (-2) × 3 = -6,方向向左,长度增加;

- 负数乘以负数:如 (-2) × (-3) = 6,方向向右,长度增加。

(3)归纳法则

通过观察以上例子,引导学生归纳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:

- 同号两数相乘,结果为正;

- 异号两数相乘,结果为负;

- 任何数与0相乘,结果都是0。

3. 合作探究(10分钟)

分组完成以下练习题:

1. (-5) × 7 = ?

2. (-3) × (-4) = ?

3. 0 × (-8) = ?

4. 9 × (-2) = ?

5. (-6) × 0 = ?

各组讨论并派代表讲解思路,教师适时点评、补充。

4. 巩固练习(10分钟)

出示几道典型题目,要求学生独立完成,并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解答过程。

例如:

- (-7) × (-6)

- 12 × (-3)

- (-4) × 5

- (-9) × (-1)

- 0 × (-10)

5. 总结提升(5分钟)

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,强调以下几点:

- 有理数乘法的符号规则;

- 乘法运算中如何处理正负号;

- 实际问题中如何应用有理数乘法。

6. 布置作业(2分钟)

- 完成课本第 35 页的练习题;

- 自主编写一道有理数乘法的应用题,并写出解答过程。

五、板书设计

```

七年级数学——有理数的乘法

1. 有理数乘法法则:

- 同号得正,异号得负;

- 0 与任何数相乘都为 0。

2. 例题解析:

(-3) × 4 = -12

(-2) × (-5) = 10

0 × (-7) = 0

3. 注意事项:

- 先定符号,再算绝对值;

- 符号变化要准确。

```

六、教学反思(课后)

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,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理解,结合数轴演示,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。在小组合作中,学生积极参与,课堂氛围良好。但部分学生对负数与负数相乘的逻辑仍存在困惑,需在后续课程中进一步强化训练。

备注: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和学生情况灵活调整,注重因材施教,提高课堂实效性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