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班美术有趣的表情教案】一、活动名称:
有趣的表情
二、活动目标:
1. 认知目标: 让幼儿认识并了解不同表情的特征,如开心、生气、惊讶、难过等。
2. 技能目标: 通过绘画和手工的方式,引导幼儿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人物的表情。
3. 情感目标: 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,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情绪。
三、活动准备:
- 教师准备:表情图片(如笑脸、哭脸、生气脸等)、彩色画纸、蜡笔、水彩笔、橡皮泥、剪刀、胶水等。
- 幼儿准备:每人一张画纸、一支画笔、一块橡皮泥。
四、活动过程:
1. 导入环节(5分钟)
教师出示几张不同的表情图片,提问:“你们看这些小朋友的表情是怎样的?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?”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表情,激发他们的兴趣。
2. 观察与讨论(8分钟)
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观察各种表情,并引导他们发现表情的变化。例如:
- “笑的时候眼睛会弯弯的,嘴巴是上扬的。”
- “生气的时候眉毛会皱起来,嘴巴会紧闭。”
- “难过的时候眼睛会往下看,嘴巴会向下。”
让幼儿尝试模仿这些表情,增强他们对表情的理解和感受。
3. 创作环节(15分钟)
教师提出创作任务:“今天我们要用画笔或橡皮泥来表现一个有趣的表情。”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创作。
- 绘画组: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表情,并用颜色装饰。
- 手工组:用橡皮泥捏出一个有表情的小人,可以加上眼睛、鼻子、嘴巴等细节。
教师巡回指导,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完成作品。
4. 展示与分享(7分钟)
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,并简单介绍:“我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表情?它是怎么表现出来的?”
教师给予积极的反馈,表扬幼儿的创意和努力。
五、延伸活动:
可以组织“表情猜猜看”游戏,让幼儿根据同伴做出的表情猜测情绪,进一步巩固对表情的认识。
六、活动反思:
本次活动以“有趣的表情”为主题,贴近幼儿生活,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。通过观察、模仿、创作和分享,幼儿不仅提高了美术表现能力,也增强了对情绪的理解和表达能力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可以结合更多的情绪教育内容,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。
备注: 此教案为原创内容,适合中班幼儿使用,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