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2019药物性肝损伤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】在临床实践中,药物性肝损伤(Drug-Induced Liver Injury, DILI)已成为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健康问题。由于多种药物、保健品及中草药均可能引发肝脏损害,基层医疗机构在日常诊疗中常面临如何识别、评估和处理DILI的挑战。为应对这一问题,2019年发布的《药物性肝损伤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》应运而生,旨在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科学、规范、实用的诊疗指导。
本指南由国内权威专家团队共同编写,结合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,内容涵盖DILI的定义、病因、发病机制、临床表现、诊断方法、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等多个方面。其最大的特点是贴近基层医疗实际,语言通俗易懂,操作性强,便于基层医生快速掌握并应用于日常工作中。
在病因方面,指南明确指出,常见的致病药物包括抗生素、抗结核药、非甾体抗炎药、抗肿瘤药物、中成药等。尤其是部分中药制剂和保健品,因其成分复杂且缺乏标准化管理,容易引发肝损伤,因此在使用时需格外谨慎。
对于临床表现,DILI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肝功能异常,症状多样,从无症状到严重肝衰竭不等。基层医生在接诊时应注意询问患者用药史,特别是近期服用的药物、保健品或中草药,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。
在诊断方面,指南强调了“排除法”原则,即在排除病毒性肝炎、酒精性肝病、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他常见肝病后,结合药物暴露史、肝功能异常及临床表现,方可初步判断为DILI。同时,推荐使用RUCAM评分系统对药物与肝损伤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评估,提高诊断的准确性。
治疗方面,指南建议首先停用可疑药物,并根据肝损伤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。对于轻度病例,一般通过休息、营养支持和监测即可恢复;而对于重度或暴发性肝损伤,则需要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,必要时考虑肝移植。
此外,指南还特别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。基层医生应在日常诊疗中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,提醒患者避免自行服用不明成分的药物或保健品,同时做好用药记录和随访工作,以降低DILI的发生风险。
总之,《2019药物性肝损伤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》是一部具有重要实用价值的临床参考书。它不仅提升了基层医生对DILI的认识和处理能力,也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。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,基层医疗工作者应持续学习和应用该指南,不断提高诊疗水平,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