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网络 > 精选范文 >

《诺曼底号遇难记》教学设计

2025-05-25 06:43:18

问题描述:

《诺曼底号遇难记》教学设计,有没有大佬愿意指导一下?求帮忙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5-25 06:43:18

一、教材分析

《诺曼底号遇难记》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·雨果的一篇经典短篇小说。文章以187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战争为背景,通过描写一艘名为“诺曼底号”的轮船在大雾中与其他船只相撞后沉没的事件,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伟大。本文情节紧凑,人物形象鲜明,语言优美生动,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。

二、学情分析

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八年级学生,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基础的文学鉴赏能力。但由于本文涉及的历史背景较为复杂,且语言表达较为凝练,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相关历史知识,并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。

三、教学目标

1. 知识与技能: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及含义;了解雨果的生平及其作品风格;理解并能复述故事情节。

2. 过程与方法:通过朗读、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;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增强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。

3. 情感态度价值观:感受人性之美,培养关爱他人、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品质。

四、教学重难点

重点:把握文章主题思想;学习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。

难点:理解“英雄”这一概念的深刻内涵;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对责任的认识。

五、教学准备

教师方面:准备好PPT课件、相关视频资料等;提前布置预习任务,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。

学生方面:完成课前预习,熟悉课文内容;搜集关于雨果的相关信息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。

六、教学过程

(一)导入新课

播放一段关于海难救援的真实视频片段,激发学生兴趣,引发思考:“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,人们会怎样行动?”

(二)整体感知

1.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,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,并尝试解决;

2.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雨果及其创作背景;

3. 提问:“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?”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。

(三)精读赏析

1. 细读第一部分(第1-5自然段),思考:“为什么说‘诺曼底号’是一艘‘奇异的船’?”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,体会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刻画。

2. 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(第6-24自然段),重点关注哈尔威船长的行为表现,讨论:“他为什么能够镇定自若地指挥全体乘客安全撤离?”

3. 集体探讨第三部分(第25-30自然段),探究:“哈尔威船长最后的选择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品质?”

(四)拓展延伸

组织小组活动,要求每组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:

1. 如果你是船上的某一位乘客,在混乱的局面下你会怎么做?

2. 在现实生活中,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发生?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?

(五)总结归纳

回顾整节课的内容,强调本文所传达的核心价值观——即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守道德底线,勇于担当社会责任。

七、作业布置

1. 写一篇读后感,题目自拟;

2. 查找其他反映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。

八、板书设计

诺曼底号遇难记

雨果

奇异的船——镇定自若——英雄气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