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教学目标
1. 知识与能力
- 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变化。
- 掌握文中描写紫藤萝花的修辞手法,如比喻、拟人等。
- 学会分析文章结构,理解“物我交融”的写作特点。
2. 过程与方法
- 通过朗读、品读和讨论,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。
-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,感受自然之美与生命的意义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
-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、珍惜生命的情感。
-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、思考人生的能力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
- 重点:理解作者通过对紫藤萝花的描写所表达的情感与哲理。
- 难点:体会作者由花及人、由景及情的写作手法,以及其中蕴含的生命哲思。
三、教学准备
- 教师:多媒体课件、课文朗读音频、相关图片资料。
- 学生:预习课文,了解作者宗璞的背景信息。
四、教学过程
(一)导入新课(5分钟)
播放一段关于紫藤萝盛开的视频或展示图片,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中的景象。提问:
> “看到这样的花朵,你有什么样的感受?”
引出课题《紫藤萝瀑布》,并介绍作者宗璞。
(二)整体感知(10分钟)
1. 朗读课文
- 教师示范朗读,学生跟读,注意语音语调。
- 学生自由朗读,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。
2. 初步理解
- 提问: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?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?
(三)深入探究(20分钟)
1. 赏析语言
- 找出文中运用比喻、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,分析其作用。
例如:“每一朵花都像在流动,在欢笑,在不停地生长。”
分析:“流动”“欢笑”等词赋予花朵以生命感,表现其蓬勃的生命力。
2. 分析结构
-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:从眼前的紫藤萝写到回忆中的紫藤萝,再回到现实,最后升华主题。
3. 探讨主题
- 提问:作者为什么在文章中提到“生死的谜”和“疾病的痛”?
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紫藤萝的盛衰,表达了对生命顽强不息的赞美。
(四)拓展延伸(10分钟)
1. 联系生活
- 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感受到生命力量的经历,如植物生长、动物生存等。
2. 小组讨论
- 如果你是作者,你会如何用另一种方式描写紫藤萝?请尝试用一段话表达。
(五)总结提升(5分钟)
- 回顾本课主要内容,强调作者通过对紫藤萝的描写,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。
-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、多思考,学会从自然中汲取力量。
五、作业布置
1. 写一篇短文,描写你见过的一种植物,并写出你的感受。
2. 阅读宗璞的其他作品,如《丁香结》《野葫芦引》等,比较其写作风格。
六、板书设计
```
紫藤萝瀑布
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
│观察 → 感受 → 思考 │
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
↓
生命的力量
↓
热爱生活
```
七、教学反思(教师自评)
本节课通过朗读、赏析、讨论等方式,引导学生走进文本,理解作者的情感与思想。但在时间安排上可进一步优化,部分环节可适当压缩,留更多时间进行深度交流与表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