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(的意思及全诗赏析)】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”的意思与全诗赏析
一、词句出处与背景
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”出自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《青玉案·元夕》。这首词是辛弃疾在临安任职期间所作,描写的是元宵节夜晚的热闹场景,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理想、爱情或人生追求的深刻思考。
词中“那人”被后人广泛解读为词人心中的理想人物,可能是爱情对象,也可能是他心中追求的理想境界,象征着一种难以企及却又最终在不经意间出现的美好。
二、词句解析
1. “众里寻他千百度”
意思是在人群中寻找那个人,已经找了无数次,历经千辛万苦。这里的“他”可以理解为心上人,也可以是心中的理想目标。这句表达了词人执着追寻的心境,体现出一种坚定而深沉的情感。
2. “蓦然回首”
突然回头,表示一种偶然的发现。这一动作打破了之前的漫长寻找,暗示着答案往往在最不经意的时刻出现。
3. “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”
那个人竟然就在灯火稀疏、人烟稀少的地方。这里的“灯火阑珊”描绘了一个安静、朦胧、略带孤寂的场景,与前文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,也暗示了“那人”的与众不同和独特魅力。
整句的意思可以理解为:在无数的寻找之后,忽然回头,才发现那个一直渴望的人,其实就在那灯光微弱、人迹罕至的地方。
三、全诗赏析
《青玉案·元夕》全文如下:
> 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、星如雨。
> 宝马雕车香满路,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
> 蛾儿雪柳黄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度。
> 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
这首词以元宵节的热闹场景开篇,描绘出一幅繁华盛景。东风吹过,百花盛开,烟花如星雨般洒落,车马络绎不绝,音乐悠扬,人们载歌载舞,呈现出一派节日的欢腾景象。
然而,在这喧嚣之中,词人却独自一人,目光游离于人群之间,寻找着那个特别的人。这种“众里寻他千百度”的执着,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。
直到最后,当词人“蓦然回首”,才发现那个一直渴望的身影,竟在灯火阑珊之处静静地站着。这一幕,既是情感的高潮,也是全词的点睛之笔。
四、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
1. 意象丰富,意境深远
全词通过“花千树”、“星如雨”、“宝马雕车”等意象,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,同时又通过“灯火阑珊”这一冷清的画面,形成强烈的对比,增强了情感的张力。
2. 情感真挚,含蓄动人
辛弃疾并未直接表达对“那人”的爱慕之情,而是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渲染,让读者感受到那份执着与深情。
3. 哲理意味浓厚
这句词不仅表现了爱情的执着,也隐喻了人生中许多追求与失落的过程。有时候,我们苦苦追寻的东西,其实早已存在于我们身边,只是未曾留意。
五、结语
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”不仅是一句优美的诗句,更是一种人生感悟。它提醒我们,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,不要忘记身边的风景;在寻找幸福的路上,或许答案早已悄然降临。
辛弃疾以一首小词,道尽了人间情味与人生哲理,使这首词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