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网络 > 精选范文 >

木兰诗导学案与答案

2025-07-18 12:10:22

问题描述:

木兰诗导学案与答案,卡到怀疑人生,求给个解法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18 12:10:22

木兰诗导学案与答案】一、教学目标:

1. 了解《木兰诗》的背景及作者,掌握其文学价值。

2. 理解诗歌内容,体会木兰形象及其精神品质。

3.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,如语言风格、修辞手法等。

4.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。

二、课文背景:

《木兰诗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,属于叙事诗。它以“木兰代父从军”的故事为主线,生动刻画了女英雄木兰的形象,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忠孝节义的推崇。该诗最早见于《乐府诗集》,后被收录在《全唐诗》中,虽无确切作者,但普遍认为是民间创作。

三、课文朗读与理解:

(建议教师带领学生朗读,注意节奏与情感)

原文节选:

> 唧唧复唧唧,木兰当户织。

> 不闻机杼声,唯闻女叹息。

> 问女何所思?问女何所忆?

> 女亦无所思,女亦无所忆。

> 昨夜见军帖,可汗大点兵,

> 军书十二卷,卷卷有爷名。

> 阿爷无大儿,木兰无长兄,

> 愿为市鞍马,从此替爷征。

译文:

> 织布机的声音一声又一声,木兰在窗前织布。

> 听不到织布的声音,只听到木兰的叹息。

> 问木兰在想什么?问木兰在回忆什么?

> 木兰没有想什么,也没有回忆什么。

> 只是昨夜看到征兵的文书,可汗大规模征兵,

> 征兵的文书有十二卷,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。

> 父亲没有大儿子,木兰也没有哥哥,

> 所以愿意去买马匹,从此代替父亲去从军。

四、内容分析:

1. 主题思想:

《木兰诗》通过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,赞扬了她勇敢、孝顺、忠诚、坚韧的高尚品德,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角色的重新定义。

2. 人物形象:

- 木兰: 聪明、勇敢、孝顺、坚强。她不畏艰难,敢于打破传统性别角色,成为一位真正的英雄。

- 父亲: 体弱多病,年迈无力,体现了家庭中的责任与无奈。

- 皇帝/可汗: 代表国家权力,推动情节发展。

3. 艺术特色:

- 语言朴实自然,富有生活气息。

- 运用对比与夸张手法,增强表现力。 如“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”表现出战争的残酷与木兰的英勇。

- 结构紧凑,层次分明,叙事清晰。

五、问题探究:

1. 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?

- 因为父亲年老体弱,家中无其他成年男子可以应征,木兰出于孝心和责任感,决定代父从军。

2. 木兰在战场上表现如何?

- 她英勇善战,立下赫赫战功,多年后凯旋而归,受到朝廷封赏。

3. 为什么木兰拒绝做官,选择回家?

- 木兰心中始终挂念家人,不愿离开家乡,体现出她重情重义的性格。

六、拓展延伸:

- 请同学们结合现实生活,谈谈你对“孝”与“忠”的理解。

- 试着将《木兰诗》改编成现代小短剧,体验人物心理与情感变化。

七、课后练习:

1. 背诵《木兰诗》中你喜欢的段落,并写出你的感受。

2. 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作文,题目为《我心中的木兰》。

3. 完成配套练习题,巩固课堂所学内容。

八、参考答案:

1. 背诵与感受:

(略,根据学生实际填写)

2. 《我心中的木兰》:

木兰是一位伟大的女性,她不仅勇敢坚强,还深明大义。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,她敢于挑战命运,替父从军,展现了非凡的勇气与担当。她让我明白,真正的英雄不分性别,只要心中有爱、有责任,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事。

3. 练习题参考答案:

- 第一题: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父亲年老,家中无兄长。

- 第二题:“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”说明战争的惨烈与木兰的英勇。

- 第三题:木兰拒绝做官是因为她思念家乡,重视亲情。

结语:

《木兰诗》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叙事诗,更是一部充满人性光辉的作品。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木兰的精神力量,并从中汲取前行的动力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